
正確的金錢態度
讓你擺脫枷鎖,重獲自由
子楓從小就常常聽到一句話:「錢不是萬能,但沒錢萬萬不能。」
他以為自己不在乎錢,但其實內心一直對金錢又渴望、又排斥。
每當看到別人賺得多,就默默覺得自己不夠好。
但當談到「金錢」、「財富」這些詞,又會產生一種奇怪的罪惡感,好像在追求什麼不夠純粹的東西。
原來,我們的金錢觀,很多都來自「過去聽見的語言」
「錢很難賺。」
「有錢人都很勢利。」
「只有拼命努力,才會有錢。」
「你這樣亂花錢會負債喔!」
這些話語也許不曾被質疑,但它們卻在潛意識中深深扎根,變成我們對金錢的預設態度,也讓我們開始被金錢給牢牢綁住。
心理學家 Carol Dweck 提出:人們的「信念框架」會直接影響行為與結果。
你怎麼看待金錢,就會怎麼對待金錢,而金錢也會這樣回應你。
錯誤的金錢態度,常常把我們困住
子楓發現,他之所以一直存不了錢,是因為潛意識裡根本不相信自己「夠資格擁有財富」。
每當收到收入,他的第一個念頭是:「還是趕快花掉吧,反正我也留不住錢。」
這不是生性浪費,是過去聽見的話語所造成的負面效應。
而這樣的金錢態度,讓他不知不覺活在焦慮中,感覺永遠被錢追著跑,也不敢好好為未來做決定。
肯定語,是讓潛意識學會「重新認識金錢」的方式
他開始做一個實驗:每天早上對自己說一句話,面對鏡子、帶著信任地說。
第一週他說的是:
「我允許自己與金錢建立健康的關係。」
第二週:
「我值得擁有穩定且富足的生活。」
第三週:
「金錢是我實現自由的工具,不是我的主人。」
一開始他感到很尷尬,也有點不相信,但奇妙的是,那些過去會讓他焦慮的金錢決定,開始變得清晰;
他不再一拿到錢就想花掉,也開始有勇氣去計畫未來。
語言會形塑大腦,大腦會形塑你的選擇
根據《Frontiers in Psychology》的研究,當人們使用正向語言進行自我對話,大腦中的決策區(前額葉皮質)與自我價值區(腹內側前額葉)會同步活化,讓我們更能做出長期有益的選擇。
簡單的說:你越相信自己值得擁有富足,你就越能為自己做出富足的選擇。
子楓現在會用肯定語,定義他的每一筆支出:
• 「我感謝這筆錢,讓我照顧自己的健康」
• 「我用金錢支持我喜歡的事,也支持我想成為的人」
• 「我每一次付出,都是對未來富足的信任」
他發現,金錢本身並沒有問題,但是只有用正確的話語,形塑正確的金錢觀,才能讓他跟金錢維持良好的關係,讓自己變得富足,並且獲得真正的金錢自由。
小挑戰
今天,請你練習這組「金錢肯定語」三步驟:
- 找一面鏡子,深呼吸三次
- 對著鏡中的自己,說出一句金錢肯定語(可以選擇下方例句)
- 把這句話寫下來,貼在你常看到的地方(例如皮夾、手機、書桌)
例句:
• 「我值得擁有穩定而自由的財務生活」
• 「金錢是支持我實現夢想的好朋友」
• 「我允許富足流入我的人生,沒有壓力、只有信任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