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天生就是值得被愛的,不必透過「產值」,來證明自己的價值

你不需要透過「產值」,來證明自己的價值

我們天生就是值得被愛的

不必透過「產值」

來證明自己的價值


祐森是一個總是很「用力」的人。

無論是學業、社團,還是和朋友的相處,他總覺得自己必須一直做到最好。

好像只要哪一天「沒做出點什麼」,他就會變得一文不值。

有一次週末,他原本想讓自己好好休息,卻在床上躺不到半小時就坐了起來。

「這樣躺著不做事,是不是有點廢啊…」

「別人這時候都在進步,我在幹嘛?」

他的腦袋像上了緊箍咒,一直逼自己要「趕快去做點什麼」。


不是只有在「有產值」的時候才有價值

祐森後來去上了一堂自我覺察的工作坊。

老師在白板上寫下兩個問題:

「你覺得自己什麼時候最值得被愛?」

「你有辦法,在不做任何事的時候,也相信自己是重要的嗎?」

那天他沒有馬上回答,只是愣愣地看著那兩行字。

因為他突然意識到,原來他一直活在一種模式裡:

「如果我沒有貢獻、沒有進步、沒有讓別人滿意,我就沒有價值。」


過度努力,其實是因為擔憂與恐懼

後來他和老師聊了很久,才慢慢說出心裡真正的聲音:

「我好像很害怕,如果哪天我不再『有用處』,大家就會離開我了。」

這句話出口的瞬間,他感覺眼眶一陣發熱。

原來他不是想一直表現,只是太害怕表現「不夠好」會讓自己不被接納。


但老師說了一句話,他一直記到現在:

「你不需要一直生產價值,也值得被好好愛著。因為你是人,不是機器人。」

祐森才開始理解,真正的價值,不是靠「做到多少」換來的,

而是來自那個願意真誠面對自己的自己。


放鬆,不是懶惰,而是一種深層的照顧

後來,他開始學會「刻意不做事」。

那不是擺爛,而是讓自己練習「即使今天什麼都沒完成,我也沒有比較糟」。

他試著睡午覺、聽音樂、散步、發呆,

讓自己重新和「不用刻意證明自己」的狀態相處。

他發現,那些看起來「無用」的時間,反而讓他的心慢慢安定下來。


現在的他,依然努力,但不再苦苦逼迫自己。

他知道,當你肯定自己的存在,你就不再需要透過產出「成就」,來換取「愛」了。


小挑戰

今天,請給自己一個「什麼都不用做,也沒關係」的時光:

1. 寫下一句你常對自己說的「逼自己努力」的話

2. 然後練習轉換成一句溫柔的提醒

例如:

• 原句:「你現在再不動起來就廢掉了」

• 替換:「我值得被好好對待,即使現在什麼都不做」

3. 接著,做一件純粹為自己放鬆的事:喝一杯熱飲、靜靜躺著、看雲都可以。

你不需要一直證明什麼,才能成為值得被愛的人。


分享本文
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