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專注的方向,就是你最終會抵達的結果方向

有錢人看見的是機會,窮人看見的是阻礙

你專注的方向

就是你最終會抵達的結果方向


曉安最近開始對「財富思維」感到好奇。

她之所以會這麼感興趣,而是因為她發現一件事:

明明一樣努力,一樣認真,但有些人總是能不斷找到新機會,而有些人總是停在原地,抱怨現實的限制。

她不禁問自己,到底差別在哪裡?

直到後來她讀到一句話:

「有錢人專注機會,窮人專注阻礙。」

這句話點醒了她,也讓她開始從一個新的角度,重新審視自己怎麼看待「機會」這件事。


專注力的方向,決定了你的人生走向

曉安開始觀察身邊的人。

有位學長雖然家境普通,但總能抓住每個比賽、活動、兼職的機會,他從不先問「會不會太難」、「有沒有人比我強」,而是問:「我能從中學到什麼?」

而另一位朋友,雖然能力不差,卻總說:「我不行啦」、「我條件不夠」、「這種機會不是我能碰的」。於是永遠都在等「剛剛好適合他」的時機出現,也不斷錯過眼前的機會。

這兩種思維,就像在同一個世界裡用不同的地圖在找路。


潛意識的焦點,會強化你的現實感

心理學家發現:我們的腦袋會主動搜尋「與你相信的事情相符的證據」。

也就是說:

當你專注在「不可能、我沒辦法」,你就會看到越來越多「做不到」的理由。

當你專注在「有沒有任何可能性」,你就會開始看到一些之前從未注意到的微小機會。

這並不是要自己莫名的保持樂觀,而是在有意識地引導你的注意力,往你真正想要的地方走。


機會不是特別為誰準備的,而是看誰願意先相信它存在

曉安發現,很多人不是沒有能力,而是太習慣先看見限制。

她自己也曾經這樣:看到實習機會時,第一反應是「我好像不夠資格」;看到講座活動時,想著「感覺好遠、好麻煩」;想創業卻馬上想到「資金、失敗、被否定」。

所以她開始練習一件事:

先問自己:「如果我試試看,會怎麼樣?」

再問自己:「就算還不確定,我可以學到什麼?」

她驚訝地發現,只是簡單的改變這個思維順序,她的人生就慢慢開始流動起來。


有錢人不是一開始就有錢,而是一開始就學會:與其說「不行」,不如先看看「可能」在哪裡。

你的腦袋,是你最強的資產。

當你開始訓練它專注在機會,你也正在為自己開啟新的可能性。

你看見什麼,你就走向什麼。這,就是思維創造實相的力量。


小挑戰

今天試試這個「專注力轉向練習」:

1. 想一件你最近感到「困難」的事情

2. 寫下三個可能的機會角度,例如:

• 我可以從中學到什麼?

• 有誰可以給我建議?

• 我可以先嘗試哪一小步?

練習每天用機會的角度重新看待現狀,你會發現,答案早就一直在你面前。


分享本文
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