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你無需全盤否定社群媒體
但你要記得,它絕不代表你真實的人生
明諺下課後常常一滑手機就是一個小時。
他不是故意浪費時間,只是點進朋友的限時動態,接著又看到某個網紅的旅行照、某位同學的健身成果,再跳到一段情侶甜蜜影片…
等他回過神來,天都已經黑了。
但更讓他困惑的,是那股心裡面說不上來的失落感。
社群媒體不是壞東西,但它會影響你看待自己的方式
一開始上社群媒體,只是想看看別人在幹嘛,沒想到看著看著,自己開始覺得「好像哪裡都比不上別人」。
明諺說,他有時候也會發限時動態,但常常很快就刪掉了。
因為總是覺得自己不夠酷、不夠好看、還有也沒人按讚。
也因此,他慢慢變得不太敢表達自己,甚至覺得:「是不是只有變得更好看、更有趣,才值得被看見?」
長期大量使用社群媒體,將消耗你的自我價值感
心理學研究明確指出:
長期大量使用社群媒體,容易讓人陷入「負面比較」與「社會壓力幻覺」。
看似無害的社群媒體,其實持續不斷的在暗示我們的潛意識:
• 別人比較快樂
• 別人比較成功
• 我的生活太平凡,根本不值得被看見
當潛意識接收這些訊息,雖然不會馬上發生變化,但它確實會一點一滴削弱你的自我認同感,讓你懷疑自己到底夠不夠好、值不值得被喜歡。
滑著滑著,你會忘記怎麼喜歡真實的自己
明諺後來發現,他開始不太能接受自己「不完美」的一面。
沒打扮就不敢自拍,沒進步就覺得沒有價值,甚至連發呆都會覺得是在「浪費人生」。
他說:「我好像被養成了一種,必須時時刻刻『展現價值』的焦慮。」
這種焦慮,讓他越來越不像自己。
與其恐懼社群,不如學會「有覺察地使用」社群媒體
他沒有刪掉社群帳號,但他做了幾個小改變:
1. 幫自己設限滑手機的時間,不讓它無限延伸
2. 把讓自己焦慮的帳號暫時關閉,甚至永久刪除
3. 每天發一則只為自己開心的貼文,不管有沒有人按讚
慢慢地,他開始找回自己的節奏。
也慢慢相信:不是被看見才有價值,而是願意接納真實的自己,就值得被愛被肯定。
如果你也曾經滑社群滑到心好累、覺得自己不夠好,
請你停下手來,好好問自己一個問題:
「我,是不是忘記欣賞我正在努力的模樣?」
你不需要變得跟別人一樣,你只需要把專注力拿回到自己身上。
社群媒體可以是工具,但請不要讓它定義你的人生,甚至變成你人生的全部
小挑戰
今天來試試「社群覺察練習」:
1. 打開你的 IG/TikTok/FB,滑動 5 分鐘
2. 覺察自己的感受:你現在是感覺更放鬆,還是更焦慮?
3. 記下 3 個讓你覺得輕鬆、真實、有共鳴的帳號,關注這類內容,減少高壓比較的輸入來源
社群不必被全然的戒斷,只要更有意識地使用,就能減少對身心的傷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