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如果你總是最後才想到自己
幸福就會跟著姍姍來遲
芸是個把待辦清單當日記寫的女孩。
她的手機行事曆裡總是塞滿了打工、報告、社團活動,
就連休息時間都會標註「準備明天的報告」。
她的每一天都像在追趕什麼,卻從來沒問過自己:「我今天過得怎麼樣?」
有一次期中週,她因為忙到忘記吃飯,直接在教室外面暈到站不起來。
被送去保健室時,她第一句話不是「我還好嗎」,而是:
「我還有東西沒寫完,怎麼辦?」
輔導老師看著她說:
「芸,妳把所有人、所有事,都排進行事曆裡了,怎麼從來沒有排過妳自己?」
這句話像是一把鑰匙,打開了她內心深處一個從沒進去過的房間。
「我沒時間休息」常常是「我認為自己不值得休息」
芸後來回想,那種把自己排到最後的習慣,好像不是一時之間形成的。
她從小就是「乖孩子」,
總是優先顧慮別人的需求、先完成大家認為「應該」做的事,
但沒有人教過她:「妳自己」也是行程中最重要的一項。
她發現自己不是沒有時間,而是從來沒有把「自我照顧」當成一件重要的事。
甚至在她心中,「照顧自己」被貼上了「任性、自私、不夠努力」的標籤。
但事實是,如果你不照顧自己,沒有人能真正替你完成這個責任。
給自己的時光,不是浪費,而是一種力量的儲備
於是她開始一個小實驗,「每天留出 30 分鐘給自己」。
不做任何有產值的事,就只是散步、喝茶、寫日記,或甚至什麼都不做。
剛開始很不自在,腦袋還是會浮現:「你這樣太廢了吧?」
但當她讓這份練習穩定下來後,她發現,
她對別人情緒的耐受度,開始變高了,做事效率也變得更好,
更重要的是,她開始有「真正活著」的感覺,而不是一直「忙著生活」。
芸終於懂了,那些她曾以為的「沒時間」,
其實只是因為她從沒把自己放進自己的時間裡。
我們常常高估了完成任務的重要性,
卻低估了向內好好照顧「自己」,對人生長遠的影響。
小挑戰
今天就給自己安排一個「Me Time」行程吧!
- 打開你手機的行事曆,挑一個你最容易忘記自己的時段
- 新增一則行程,標題是「和自己相處」
- 時間可以只是花費15 分鐘,做任何可以讓你感到放鬆的事(喝茶、發呆、散步都可以)
讓「照顧自己」不再只是口號,而是真的排進生活裡的優先順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