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分心到專注,一個重新愛上生活的儀式

如何為自己設計「專注時光」,遠離分心,找回深度專注

從分心到專注

一個重新愛上生活的儀式


小安最近常常覺得,「我每天都好忙,卻又好像沒有完成什麼重要的事。」

回想一下,我們有多少時候是這樣度過的呢?

.工作到一半,突然點開 IG 滑了 10 分鐘(還常常不止10分鐘)

.邊吃飯邊回群組訊息

.開會時腦子卻在想晚上要吃什麼

結果,時間被分割成碎片,事情進度卡住,內心還常常自責不已。

根據史丹佛大學的研究,多工會讓效率降低 40%,還會增加焦慮感和疲憊感。

如果你想重新找回「深度專注」的感覺,其實不需要一次就讓自己身變成「心流大師」,只要從一小段簡單的「專注時光」開始。


什麼是「專注時光」?

就是給自己一段時間,只「專注做一件事」,暫時隔離外界干擾。

這段時間不一定要很長,但它會幫助你重新感受到完整、踏實的滿足感。

它不需要你擠出超強的意志力,也不是強壓式的「全日手機禁令」挑戰,而是一種溫柔的、自我修復的小小儀式。


如何設計「容易執行」的專注時光?

1️⃣ 從簡短開始,再慢慢延長

剛開始可以只設定 1530 分鐘,這樣比較容易成功。

等你慢慢習慣後,再逐步拉長到 45 分鐘或 1 小時。

2️⃣ 明確設定「只做什麼」

例如:

.只寫一篇文章

.只整理房間

.只吃完一頓飯,好好感受味道

不要同時放其他目標(例如「邊吃飯邊背單字」),單一目標會讓大腦更省能量、更容易專注。

3️⃣ 為空間設計「專注提示」

.把手機放到看不到的地方(例如另一個房間)

.桌上只放和當下任務有關的物品

.放一張「正在專注」的小紙條,提醒自己也提醒別人

4️⃣ 安排一個「小結束儀式」

當「專注時光」結束後,做一件溫柔的事,例如:

.站起來大大的伸展

.喝一杯水

.寫一句「我完成了」的筆記

這個儀式會強化「我做到了」的心理成就感。


專注時光帶來的好處

小安試著每天早上 30 分鐘,只專心寫計畫。

她發現:

.成度大幅提升,效率比以前快兩倍

.情緒更穩定,不會因為一直中斷而焦躁

.晚上更有能量,不需要用追劇或吃零食「補償」空虛的心情

因為專注本身,就像無時無刻的「內在充電」,透過完成事情的效率跟成就感,為自己隨時補滿生活的能量。


專注,是你送給自己的禮物

很多人以為專注是「必須擁有超強自制力」的困難挑戰。

但其實,專注是一種重新和生活連結的方式。

當你慢慢找回這種「一次只做一件事」的節奏,你會發現:

.做事情更有效率

.成就感變得更飽滿

.生活也慢慢自由輕盈起來

你會開始愛上那種完成後,深呼吸時的踏實感受。


小挑戰

今天,給自己安排一個15~ 30 分鐘的「專注時光」。

.不滑手機

.不聽多餘的背景雜音

.不同時處理其他待辦事項

任務結束後,記下「我完成了什麼」和「我的感受」。

你會發現,這個小小的練習,將會是幫自己重新找回生活質感的第一步。


分享本文
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