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反覆思考的方式,會成為大腦的捷徑,也成為你固定的思考模式

你越常負面思考,大腦就越喜歡走在悲觀的道路上

你反覆思考的方式

會成為大腦的捷徑

也成為你固定的思考模式


小禾最近常常陷入一種「怎麼想都覺得會失敗」的心情。

報告還沒做完,她就想著:「老師一定會說我做得不夠好。」

朋友沒回訊息,她第一時間不是等待,而是想著:「是不是我又講錯話了?」

甚至連好不容易得到實習面試,她也開始懷疑自己:「別人那麼優秀,我怎麼比得上?」

這些念頭像一條條纏繞的藤蔓,把她困在一種「預設失敗」的思考模式裡。

直到有一次,她在心理健康講座中聽到一句話:

「你越常走在某條思考的道路上,你的大腦就越會自動選擇那條路。」

她才開始發現,原來她的負面想法,不只是情緒問題,而是大腦的路線問題。


大腦的結構會被「想法」重新塑造

根據腦神經可塑性(Neuroplasticity)的理論,我們大腦的結構會隨著行為與思考模式不斷改變。

也就是說,當你長期陷入某一種特定的思考方式:像是批評、擔憂、貶低自己,你的大腦會逐漸加強這些神經路徑。

一如神經科學家 Donald Hebb 所說:

「經常被一起觸發的神經元,彼此之間的連結會越來越強。」

這就像每天都在森林裡走同一條小徑,久了之後,那條路就變成了通往內心的「高速公路」,接著不管什麼事情發生,你都會不自覺地走上「負面預設」的老路。


負面思考不是你的錯,但你可以選擇不一樣的模式

當你發現自己總是往壞的方向想,不是因為你天生悲觀,而是:

✅ 吸收太多負面的想法(例如從新聞、周遭人們的語言)

✅ 大腦已經習慣這種「反應方式」

✅ 思考模式缺乏替代路徑,導致難以轉換思維

但好消息是,大腦的神經網絡是可變的。你可以透過有意識地練習正向思考與語言,來開闢新的思考路線,就像重新鋪設一條穩定、安全的心理道路。


研究證實:練習正面語言,真的會改變大腦

哈佛醫學院的研究指出,正念(Mindfulness)與自我肯定練習,能有效刺激大腦中「額葉皮質」等區域,這些區域與自我調節能力、正向思考、情緒穩定性有關。

而那些長期負面思考的人,則杏仁核的活性會更高,這使得他們更容易焦慮、過度反應、誤解他人的意圖或話語(杏仁核:被稱作情緒中樞、恐懼中樞,主導情緒處理,特別是「恐懼、焦慮、憤怒」等強烈的情緒,目的是幫助偵測外界威脅並作出反應)。

簡單來說:

當你選擇練習新的語言,你其實是在重新雕刻你對世界的反應方式。


每天一句肯定語,是給大腦的一把全新鑰匙

從今天開始,你可以練習對自己說這三句話,讓大腦開始建立新的神經通道:

1️⃣「我不需要完美,也值得被肯定」→ 幫助大腦放下自我否定迴路

2️⃣「就算事情不如預期,我也有能力調整與面對」→ 鍛鍊大腦的彈性反應系統

3️⃣「我選擇相信,世界不總是要與我為敵」→ 鎮定過度警覺的杏仁核反應

你說的每一句話,不只是安慰,而是引導大腦往新的方向前進。


你有能力讓大腦成為你的夥伴,而不是困住你的敵人

大腦會記住你經常練習的方向。

當你願意每天一點點改變,從一句話開始,從一次選擇開始,你就不再是那個「老是走在悲觀路線」的人。

而是會變成那個,開始自己替自己鋪路的人。


小挑戰

今天起,每當你發現自己又掉進負面思考時,請試著深呼吸三次,然後對自己說這三句話:

  • 「這個想法只是路過的念頭,不代表真相。」
  • 「我願意選擇更溫柔的視角看待自己。」
  • 「我正在練習讓我的大腦走一條全新的道路。」

每天練習一次,你會發現,你的大腦真的可以被你重新改寫。


分享本文
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