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你停止強求被所有人喜歡,你就開始學會真正地喜歡自己

不是每個人都會喜歡你,但一定有人會懂你

當你停止強求被所有人喜歡

你就開始學會真正地喜歡自己


茵茵在社團做了一次簡報,台下有些人點頭,但也有人不耐煩地滑手機。

結束後,有朋友傳訊說:「妳剛剛講得不錯耶!」

但也有學長當面說:「妳太情緒化了,不夠理性喔。」

那天回家,她不是記得朋友的稱讚,而是腦中一直重播那句:「妳太情緒化了。」

她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夠好,是不是應該講話更冷靜、更討喜、更像大家喜歡的樣子。


你越想被每個人喜歡,就越容易不喜歡自己

心理學研究指出,人類天生有「被接納的需求」(Need to Belong),這讓我們渴望在人群中被理解、被喜歡。

但如果這個需求被過度放大,就會變成一種內在焦慮:

我是不是說錯話?我這樣會不會太奇怪?他們會不會不喜歡我?

久而久之,你就不再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,而是成了別人希望你成為的版本。


每一個你,都不是「所有人」的菜,但總有人剛好喜歡你的味道

心理學家 Brené Brown 曾說:

「你不可能同時忠於自己,又不讓別人不舒服。」

這句話的意思是:做自己,勢必會讓某些人不喜歡你。

不是因為你不好,而是因為每個人看世界的角度不同。

有人喜歡安靜的你,有人覺得你太冷淡;

有人欣賞你真誠直率,有人卻覺得你太敏感。

但這些都只是他們的感受,不是你的真相。


你不是為了討好別人而活,而是為了成為自己而活

茵茵後來寫下這句話貼在筆記本裡:

「有些人不喜歡我,那是他們的選擇,不是因為我不好。」

她開始學著把焦點從「別人怎麼看我」拉回來,轉向「我怎麼看我自己」。

當她越來越接受自己原本的樣子時,她發現:

• 喜歡她的人,更真誠地靠近她了

• 她講話更有自信,不再一直觀察別人的表情

• 她開始活得更輕鬆,不再為每一個反對的聲音心神不寧

因為她懂了:你值得被喜歡,但那不代表要被「所有人」喜歡。


當你開始真實的做自己,就會開始吸引到剛好適合你的人

這個世界上,一定有人無法接受你,也一定有人欣賞你。

你不是為了所有人存在,你是為了「能真正理解你的人」存在。

那些看見你真實樣子,依然選擇靠近你的人,就是你生命的祝福。

而那些轉身離開的人,並不是錯誤的人,只是「剛好頻率並不相同的對象」而已。


你不需要時時刻刻改變自己,讓自己成為隨時可以適合每一片拼圖的形狀。

你只需要成為你自己,就會剛好適合某些人,也剛好打動某些人的內心。


小挑戰

今天,請你對自己說三句肯定語,幫助你放下「被所有人喜歡」的執念:

• 「我不需要討好每個人,才值得被喜歡」

• 「真實的我,比完美的我更有力量」

• 「懂我的人會懂,不懂的,就讓他們離開吧」

你會發現,當你更勇敢做自己時,世界也會更溫柔地回應你。


分享本文
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