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不是你的個性愛拖延
而是內心對於「開始」有太多的不安
億辰一直知道自己有很多事該做。
報名的線上課程還沒點開、該更新的履歷表還卡在第一行、連書桌上那疊「等一下要整理」的資料,也已經陪他過了三個星期。
他常常看著待辦清單,默默嘆氣,然後又滑回手機。
「我怎麼這麼沒用,連這種小事都做不好。」
「我是不是永遠都改不了拖延這個壞習慣?」
但奇怪的是,他並不是覺得不重要,也不是不想做,他就只是莫名的「不想動」。
拖延不是因為懶惰,而是潛意識的保護機制
有一次他無意間聽到一段節目,主持人說:
「很多時候我們拖延,不是因為懶惰,而是因為潛意識裡存在著一種恐懼:怕做不好、怕被批評、怕證明自己真的不夠好。」
這句話讓億辰有點震驚。
原來他一直以為的「自制力不足」,其實是因為他的內心對於「開始」感到不安。
因為一旦開始,就得要面對評價、面對失敗,也必須面對自己的不完美。
語言,是決定你是否能夠勇敢開始的關鍵
從那天起,億辰決定換一種跟自己對話的方式。
當他想逃避的時候,他決定不再說「我好廢」、「我又拖延了」,而是先深呼吸,對自己說:
「我允許自己慢慢來。」
「我值得完成我想完成的事情。」
「我只要開始做一點點,就已經很好了。」
這些話聽起來好像沒什麼,但每一次說出口,他的心裡都像是被溫柔的安撫了一下。
你越溫柔地對待自己,反而越能堅強的採取行動
億辰發現,當他用「肯定語」來取代「批評的話語」,他的抗拒感真的減少了。
以前,他常常一邊責怪自己「怎麼這麼沒效率」,一邊則是越來越不想行動。
現在,他開始說:
「我值得被支持,就從我支持我自己開始。」
他發現這些肯定語,真的默默地讓他開始相信自己有能力、不需完美就能開始。
行動,不需要等到「萬事俱備」才能發生
以前的億辰,總是等著「等我有靈感再說」、「等我有動力再開始」,但這些等待往往只帶來更多的拖延。
現在,他開始每天早上對自己說:
「我今天可以完成我想做的一件小事。」
然後就從最簡單的地方開始:把文件打開、把東西分類、把第一封信寄出。
慢慢地,他開始發現,拖延,是可以被「肯定語」溫柔瓦解的。
因為你不需要變得完美才能開始,而是因為你開始了,才慢慢變得強大。
如今的億辰,雖然偶爾還是會拖延,但他已經學會怎麼不責怪自己,而是對自己說:
「謝謝你願意再一次開始行動。」
因為,願意踏出第一步的自己,就已經值得被鼓勵與肯定了。
小挑戰
今天,試著為自己打造三句「行動力的肯定語」,可以從以下句子中選擇,或自己創作:
• 我不需要完美,只需要願意開始
• 謝謝你願意再一次開始行動
• 就算只是一點點,只要開始就是走在成功的路上了。
挑選你喜歡的,貼在你的書桌或手機螢幕上,讓它們成為你每天的啟動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