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你以為只是看了個驚悚的畫面
大腦卻已經深深記住了所有的恐懼
宇凡最近常常睡不好。
雖然白天精神不錯,但每次一關燈,腦子就開始上演各種驚悚劇場。
樓梯轉角的影子、窗外突然吹進來的風,甚至隔壁傳來的水流聲,
都會讓他心跳加快、手心冒汗。
這些情境,不是現實中真的發生了什麼,
而是他最近迷上了一部超人氣的恐怖影集。
起初,他也只是想「放鬆一下」,
覺得這些驚悚的場面「明明知道是假的,所以沒關係」。
但身體的反應卻似乎不是這麼想的。
你的潛意識,分不出螢幕和現實
宇凡曾在心理學的書籍中看過一句話:
「潛意識不會分辨『真假』,它只會記住畫面和情緒。」
也就是說,當你看見一個驚悚畫面時,
即使你理性上知道那是假的,但潛意識卻會誤以為「這是我正在經歷的事情」。
那種被追逐、受威脅、無能為力的感覺,會悄悄地被收進你的內在資料庫。
它們不會馬上爆發,但會默默影響你
宇凡最近發現自己變得容易緊張,
有時候在走夜路時,比以前更容易有「被盯著看」的錯覺。
他還以為是最近壓力大,直到某天滑到一篇文章,標題寫著:
「恐怖的內容,可能讓潛意識長期處於過度警戒的狀態。」
他才突然想起,自己每天都讓這些畫面,無止境地進入大腦。
訊息就像食物,會影響你的健康
如果你每天吃垃圾食物,身體最後可能會發炎;
同樣的,如果你每天接收的是暴力、血腥、恐懼的畫面,
你的情緒、焦慮指數,甚至做夢的內容都會受到影響。
當然這不是說必須逃離所有的驚悚內容,
對各種媒體感到焦慮、避之唯恐不及,
而是你必須學會設下界線:什麼是你願意讓潛意識吃進去的東西?
保護潛意識,是照顧自己的一部分
宇凡後來做了一個決定:
在「睡前」絕對不再看讓自己焦慮的影集,也不讓演算法決定他該看見什麼。
他開始選擇自己真正想要的內容:大自然影片、放鬆的輕音樂、激勵短片。
結果他發現自己不只睡得比較好,
白天也比較不會心神不寧,專注力也更穩定了。
他才真正明白:身心靈的健康,從每天選擇「看什麼、聽什麼」開始。
你不是玻璃心,也不是太敏感,
只是要記得練習尊重自己的內在空間,讓它保持乾淨、安靜、平穩。
小挑戰
今天開始,請試試這個「潛意識大掃除練習」:
1. 記錄今天你看過的三種媒體內容(影片、新聞、社群)
2. 問自己:「這些內容,是滋養我?還是消耗我的心靈?」
3. 選擇去做一件讓潛意識放鬆的事(靜靜坐著、聽柔和的音樂、深呼吸)
讓潛意識不再成為情緒的垃圾桶,而是一片安心棲息的美麗花園。